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Google主席Eric Schmidt:can do精神 股價破千美元 9年升逾10倍

  2011年由Google CEO轉任執行主席,迷你倉Eric Schmidt改為負責對外事務。幽默、轉數快的他周一(4日)在中文大學出席和年輕創業家的交流活動,由於交通原因遲到,他趁機為Google賣廣告:「如果司機有Google Map,我就不用遊了中大一圈,可以準時到達。」  施密特看重「We can do」的創業精神,他接受訪問時被問到Google為甚麼花那麼多時間研發Google Glass、無人駕駛車甚至是在本業以外的生命公司Calico,施密特就答一句:「因為我們可以做到。」這是解決問題和改變世界的關鍵。鼓勵創業 政府角色重要  有年輕創業家在現場向施密特發問,提到在香港創業困難。施密特就說了一個9年前發生的故事來鼓勵他們--有一對來自澳洲的兄弟向Google賣蹺,可以在搜尋網站上製作網上地圖,當時他對這想法不以為然,但仍決定買入該公司,並邀請兩兄弟加入製作團隊,結果到了今年,這想法已發展成大家熟悉的Google Map,結果亦證明施密特走漏眼。  他說創業者應趁年輕嘗試,而且要為自己訂立更大的目標:「公司在開發Google Map時,把投資目的設立為造福全人類,有個宏大的目標,才能克服到技術困難和限制。」  兩年前Google停止對中國搜索服務作過濾審查,間接導致退出中國市場,他席間講到中國政府不開放互聯網,不像香港擁有網絡自由時,有感而發說了這番話:「人才創意才是政府最大的財富,而不是工業和道路。」他說政府好像天生就傾向跟創業家對立,近年美國政府削減撥給大學的研究經費,創業家努力去想新的事物改變世界,政府卻不作鼓勵。很多人以為創業家閉門造車也可以成功,自存倉政府在幫助年輕人創業,其實可以擔演更大的角色。  雖然Google失去中國這個市場,但施密特表明沒有後悔撤出,事實上Google撤離中國後業績依舊亮麗,股價不足10年升逾10倍,近日更破1,000美元大關。他倒是對中國限制互聯網感到憂心。他接受傳媒訪問時更指:「我們希望開放互聯網,她(中國政府)卻希望審查……對於不能就政治直接表達意見,中產已經開始受到壓力和感到氣憤,不知道她(中國政府)可以繼續這些審查多久。」被問到是否後悔撤出中國,他如此回答:「問題是Google能否正常地在中國取得成功?」港有條件發展軟件工業  Google原本計劃兩年前在將軍澳工業�興建數據中心,但至今仍未動工,令人聯想是否和退出中國有關,Google和施密特都沒有回應。不過施密特說相對內地,香港有決心推動創業精神,又擁有網絡自由,應該發展軟件工業等高科技產業,香港卻側重服務業,過去一直影響Google投資考慮。施密特(Eric Schmidt)  ?《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第138位,估計擁有83億美元財富  現職:  ?Google董事局執行主席  事業:  ?1983年加入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後來升任至集團總裁  ?1997年加入網絡系統公司Novell,出任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  ?2001年獲Google邀請出任董事局主席,兼任行政總裁  ?2011年卸任Google行政總裁,轉任董事局執行主席  學歷:  ?1976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學士畢業  ?1979至1982年先後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  協力:伍詠詩、梁子康、李偉江、吳家儀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