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佛山版

"雙十一"購物節的狂歡慢慢退去,迷你倉南都佛山讀本對佛山本土電商備戰、激戰雙十一進行了"管中窺豹"的跟蹤報道。原來佛山還暗藏這麼多在天貓、淘寶的電商品牌,在電商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整體而言,珠三角在電子商務的幾波浪潮中都未能搶佔制高點。以杭州阿里巴巴集團為龍頭的電商產業圈一直引領了購物的浪潮。過去的5年,佛山在電商方面取得的戰果其實不多,除了依托專業市場的歐浦鋼網、依托家電製造基地的小熊電器,叫得響的全國知名品牌電商並不多,這與佛山擁有78件中國馳名商標品牌極不相稱。好在擁抱電商的意識在很多製造業老闆中開化,特別是80後富二代、小老闆紛紛創業電商,近兩年在佛山呈星火燎原之勢。這不,今年雙十一,來自順德的"土豪"林氏木業,旗下七店總銷售額1.6億元,天貓全網排第10。其中,林氏木業家具旗艦店成交額約1.127億元,單店排第9(除金融類)。這樣的戰績足以讓佛山本土電商引以為目標。和杭州電商一直強調技術層面創新、技術平台建設不同,佛山的本土電商很多來自制造業。有很多老闆都說,做電商都是被逼的。因為傳統零售不僅因為經濟低迷而銷售慘淡,而且被電商侵蝕嚴重。佛山本土電商更強調電商作為與傳統代理商、直營店相並列的渠道。這個渠道可以緩解線下的滯銷、開拓新的銷售網點。這種對電商的理解過於膚淺。如果仔細觀察電商的運行模式(雖然各種儲存品各不相同),就會發現電商更是一種企業信息化的全面革新、盈利模式的全面轉變乃至整個生產組織形式的革命。舉個例子,位於南海的維尚集團早年就開始探索網上訂單、網下生產的新工廠模式。採用新模式後,維尚的日產能力較之前增長了6—8倍,交貨周期從30天縮短至10天左右。更重要的是,"定制化"新模式掙脫了傳統家具企業庫存大、資金周轉慢的桎梏。先下單、後生產,實現了零庫存,較好地消除了資金鏈風險。原來的製造業先生產、後庫存、再銷售的模式被電商所徹底顛覆。有的電商採用預售的方式,前期就可以知道市場的若干需求,同時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即時的反饋,生產廠家一目瞭然,便於企業改進生產和產品質量。製造業做電商關鍵的考驗在於,如何處理線上網店和線下代理商的關係。網店賣得好觸動了原有代理商利益,廠家又不敢輕易捨棄傳統代理商。但一旦處理好這兩者關係,佛山本土電商或將創造自己新的盈利模式。比如現在熱議的O TO,線上網店線下實體店,價格統一。純粹的電商網店只輻射全國各城市,但線下的實體店往往能讓輻射更為深厚,彌補線上客戶體驗的不足。因此佛山製造業擁抱電商可能要走自己獨特的道路,首先要摒棄的是電商只是渠道的觀點。電商牽一發而動全身,意味著傳統生產流程、營銷手段和資金管理的全面革新。如此理解,"雙十一"只是刺激佛山孕育本土電商的信號而已。(胡馬)mini stor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