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深圳版
前海對外企吸引力不夠?業內專家: 港企期待更清晰金融政策 前海官員: 發展剛起步占比低很正常日前,迷你倉在前海首個實體辦公場所前海企業公館的推介會上,到場的約30家企業中,港資等外資企業的比例只有三成,而內資企業則顯得更熱衷進駐前海。在此前一份前海批復企業的統計中,港資等外資企業占比僅一成左右。以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作為定位的前海,重點產業發展的就是高端服務業,而服務業正是香港的競爭力和優勢所在,這些都意味著在前海發展中香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為何前海入區企業中港資和外資企業占比過低,是否意味著前海對港資等外資企業的吸引力不夠?記者採訪瞭解到,有專家表示,香港企業過於保守,需要看到清晰的全面的政策細節時才會進入,而相比下內資企業就更瞭解政策環境,因此顯得比香港企業更加積極。而前海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秘書處處長王錦俠則表示可以理解,前海的基礎設施建設、綜合環境條件剛起步,包括港資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不可能大規模進駐,就像深圳特區起步的頭10年,港資等外資企業所占比例也是慢慢積累的。前海首個辦公場所推介到場七成是內資企業日前,前海首個提供實體辦公場所的項目——前海企業公館召開推介會,以吸引那些雖然在前海登記註冊但目前仍無法在前海辦公的企業。據瞭解,前海企業公館是前海首個通過BOT方式實現快速�動、快速為企業提供實體辦公場所的創新項目,由萬科承建,首批僅有不到40棟可用于企業辦公和品牌展示的公館產品。記者在現場看到,在前海這片目前仍空曠的土地上,除了前海管理局辦公所在的建築外,只有前海企業公館已體現出一個建築的輪廓。短短兩個月時間,前海企業公館項目,其展示區鋼架目前已經全部搭建完成, PC外牆構建已經全部吊裝完成,幕牆玻璃系統已經初現形態,其建設速度之快也顯示這是前海第一個可以給企業辦公提供的場所。據介紹,前海企業公館項目9月5日正式開工,預計12月7日展示開放,2014年6月將竣工。在前海還處於基礎建設階段,前海首批土地也剛剛在今年7月成功出讓的情況下,前海目前還沒有任何可使用的企業辦公場所供這些已在前海註冊的企業使用,而萬科建設的前海企業公館將成為這些企業目前唯一可選的真正位於前海的辦公場所。"作為前海的首個辦公場所,企業公館的確吸引了很多企業咨詢",記者從萬科相關工作人員處瞭解到,但是咨詢企業中依然絕大部分是內資企業。記者瀏覽了當天參加推介會的企業名單。前海企業公館首次推介吸引了匯豐銀行、�生銀行、東亞銀行、印尼力寶集團、亞洲保理、香港勝記倉及索佳集團、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畢馬威、普華永道、德勤、安永四大事務所、駿德酒業、中國供銷總公司、民生電商、騰訊電商、中商交電商、前海人壽、股權交易中心、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石化交易中心、華信基金、華銀基金、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睿金資本、海力德、深圳機場、光�公司、雲鏈公司、精准分�等品牌企業的關注,現場共有30多家企業出席推介會。但在這些企業中,記者注意到,只有9家企業屬於外資企業,另有一家深港合資企業,而其餘21家企業則都為內資企業。而記者從相關人士瞭解到,對企業公館有意向的企業中,也是內資企業占比很高,而港資和外資企業則占比不到三成。前海入區外企只占一成?而按照前海的定位和目標,前海合作區是明確把香港概念置於試驗區的合作區,其政策也很大程度上是基於進一步加強內地和香港合作關係角度來考量的,而這與目前前海招商推介吸引過來的絕大部分是內資企業明顯存在差距。曾經在香港舉行的"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政策宣講暨招商推介會"上,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司長範�山表示,前海的重點產業發展是高端服務業,而服務業正是香港的競爭力和優勢所在。因此,香港可以利用前海的優惠政策,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特殊政策很多方面充分考慮了香港經濟運行的規則和實際需要。對港企來說,其作用不僅在於前海15公里本身,也搭起了一條拓展內地市場的重要通道和橋樑。通過這個基地,港企可以把允許在前海開展的業務活動逐漸拓展到珠三角,甚至更廣闊的領域。"從以上發言可以看出,前海招商的重點依然是吸引香港企業來到前海,而實際情況呢?前海管理局副局長藺宏日前在前海企業公館推介會上透露,在產業優惠目錄尚未落地的情況下,前海平均每天吸引10家以上的企業入駐,僅9月份即有500多家企業入駐。截至9月底,註冊入區企業已達1800多家。而根據一份前海批復企業資金來源(2012—2013)的統計則顯示,在當時有1465家企業註冊入區時,其中117家為港資企業,18家為除港資外的外資企業,另有30家為中外合資企業,其餘1300家為內資企業,內資企業占比接近九成,港資等外資企業占比只有一成左右。而關於最新1800家入區企業中的企業類別比例,前海管理局方面暫時未提供最新的數據統計。而在入區企業的產業分配上,金融業占據絕對支配地位,記者瞭解到,目前入區的企業中金融類企業占比七成mini storage上,除銀、證、保、公募基金等傳統金融業態外,大量PE、公募基金子公司、互聯網金融、保理、小額貸款、要素交易市場等新型金融業態競相出現,基本形成了創新支撐、良性循環、自我生長的金融生態圈。而在已註冊的金融業企業中超過八成由民資控股,證監會去年至今新批的基金管理公司中1/4落戶在前海,基金子公司、期貨子公司中1/3落戶前海。據前海介紹,前海未來有望建全球私募股權基金中心。"政策不夠清晰,香港人過於保守"前海目前在產業優惠目錄尚未落地的情況下,平均每天吸引10家以上的企業入駐,前海對企業的吸引力可見一斑,但為何從入區企業的比例上來看,似乎港資等外資企業的吸引力不夠呢?前海咨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由於外資和中資企業對於前海實驗區的看法不一樣造成的,外資企業需要看到清晰的全面的政策細節才會進入,而內資企業更熟悉中國環境,知道政策是邊做邊探索,因此會在政策還不夠清晰時就踴躍進入,從這一角度來說,香港人過於保守。香港貿發局深圳代表陳紹斌也表示,香港人做生意是不怕苦的,但保守謹慎,在香港已站穩腳跟的大部分港企,不會貿然去花近億元投資現在還是一片工地的前海。記者也從匯豐銀行某高管處瞭解到,作為已經比較多瞭解前海政策並和前海已經積極接觸了的企業,很多港資企業都會向匯豐來打聽前海,"他們都對前海有很大的興趣",這名高管表示,但對於在前海將做哪些業務,即使是匯豐這位高管也語焉不詳,"凡是政策允許我們做的我們都會做"。"越是大的企業和銀行就越是慎重,這些企業對於業績等非常看重,因此這也使得香港的企業顯得更保守",宋敏評價,這些港資和外資企業很多還在等待中央給與前海的金融改革的決心以及對金融堅定的開放政策。前海是發展高端服務業的實驗區,很多新的產業領域和新型業態也是香港所未有的,香港可以借助前海特殊政策開闢這些業務領域,同時利用內地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優勢,拉長產業鏈條,從一般服務業轉向高端服務業,從經濟領域拓展到社會文化等領域,從上述範�山的表態中可以看出前海希望看到更多香港方面的"探索"動作,而對於一些香港業界人士認為探索不如允許明確的態度,範�山也表示,"探索更能反映實際需要,並且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和更廣闊的操作空間,這會給香港從業人員提供意想不到的機遇和收穫"。吸引港企還要金融政策更明確對於前海目前外資企業占比比例過低,宋敏也表達了他的擔心,前海原來是想做成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如果都是國內企業進駐那就會失去其特別的位置,這點一方面要看中央的政策走向,另一方面也希望香港企業和政府不要過於中規中矩。而前海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秘書處處長王錦俠則對目前前海的港資比例低表示可以理解,"前海的港資企業目前只占一成左右,其實很正常。"他說,前海的基礎設施建設、綜合環境條件剛起步,包括港資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不可能大規模進駐,"這是一個客觀的、歷史的、可以做對比的情況",而與之可以比較的則是,"深圳特區起步的頭十年,港資等外資企業所占比例也是慢慢積累的。""畢竟前海有些政策還沒有細化,港企不會因為有多少稅收優惠就一擁而上。而有些進來的內資企業其實就是為了博這些短期好處,而不是為了長遠發展",網絡三劍客之一、深圳知名政經觀察者金心異表示,"前海的成功與否並不取決于前海有多少比例的香港投資者,而取決于前海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學習香港的制度、借鑒其法律,甚至做到一個仿真版的香港,不是說要吸引香港的企業來這裡發展,而是要打造一個適合于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土壤。""目前港資進入內地還存在很多瓶頸,內地對於外資金融機構的准入門檻還太高,很多基金和保險產品還無法進入,這些都在阻礙香港企業進入前海,而這些都還要看中央對於前海的政策",宋敏認為,這些金融政策的根本變化才能夠真正吸引香港企業進入前海,這些外資企業需要看到清晰、全面的政策細節時才會進入。而其實,根據前海公佈的最新資料,前海以建設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為目標,已經開展了包括試行跨境人民幣貸款、支持企業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設立前海股權投資母基金、降低香港金融機構准入門檻等方面的工作。其中,跨境人民幣貸款在全國率先破冰,在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和利率市場化改革方面進行了有力探索,越來越多的企業和銀行正在辦理該業務。截至9月底,跨境人民幣合同備案貸款總額已達78億元。而未來,前海也表示將重點推進金融創新。加快推進前海股權投資母基金設立,探索建立跨境金融資產交易平台、前海私募股權交易中心等,並探索引進符合條件的香港金融機構在前海設立合資證券公司、合資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和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等。"這種現象說明港澳企業對前海的理解和與當地政府的溝通上,確實不如內地企業",王錦俠說,這也從客觀上要求前海今後更要加大在境外的宣傳和推介。南方日報記者 曲廣寧圖片說明:讓香港企業家瞭解前海政策,是吸引投資的重要手段。圖為香港人士參觀前海展示中心。魯力 攝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