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從人到仁 與時俱進 護理教育 自強不息

鏡湖護理學院擁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儲存倉創校九十年來不斷前進發展,在�多前輩和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緊扣時代脈搏,致力為護理及護理高等教育貢獻力量,為澳門的護理服務和推動市民健康不遺餘力,服務社群。除了立足澳門外,我們亦不斷緊貼鄰近地區、祖國以及國際的護理發展,與時俱進。近十多年來,學院成為澳門的高等教育機構,將護理課程提升為學士層次,更與境外學府合作開辦學位後專科及護理碩士課程。創造新知造福社群今天,我們的專科課程畢業生已經在醫院開設護理專科門診,擁有屬於護士的診室。我們又將專業和教學結合於研究和社會服務,增加對長者、學童、婦女等不同群體健康的支援。例如,開創新型社會服務"仁 · 愛晚晴"——應對老齡化社會教育系統工程,這項目成功將應對老齡化的教育,失智症防治推廣至社會各層面,學院配合特區政府施政方針,與醫療、護老機構合作,加強市民大�及跨專業團隊對老齡化社會的認識和關注。護理工作不單局限於醫院,而是凡與人群健康相關的,都是我們護理服務的範疇。我們的辦學宗旨,是培養具有"從人到仁"理念,對國家與人類健康作出貢獻的護理與健康科學人才,創造新知、關懷社會、造福社群。學院的畢業生不單單是一位修讀完四年學士課程的高校學生,更是一位維護市民健康的專業人員。在培養的階段,學生通過課堂學習、臨床實踐,更加上參與社會服務,例如探訪獨居長者、承擔社團各大小型活動的急救員、前往內地探訪愛滋病患者,在社區推廣健康知識等,使他們認識到社會現狀和民間疾苦,懂得急大�之所急,展現護理大學生的精神面貌,更好裝備自己將來貢獻社會。護士比例嚴重偏低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二○一二年出版、綜合了二十七個亞太地區國家及地區數據健康報告顯示,澳門護士數量只有經合組織平均數的三分之一,後者每千人口有八點七名護士,澳門僅有二點八名(二○一○年)。從這個數字來看,澳門護士數量實不足以迷你倉最平付未來發展需要。衛生局已訂出目標,希望在二○二○年市民與護士的比例可達每千人四名。為達此目標,學院已積極配合,在可能的情況下增加護士學生的招生數量。二○一○年制訂了學院十年(二○一一至二○二○)發展計劃,現計劃正在如期實施。二○一三年更為達此目標而增設望廈校址約五萬平方呎的校舍面積。二○一三年的招生目標是八十名及格新生,這數字是五年前的一倍。面向未來,我們會繼續鞏固和提升護士培訓的質與量,不斷探索提升課程的國際水平,因應社會所需開辦不同類型與健康相關課程,為澳門醫療事業發展提供優良的人力儲備;同時,我們也繼續就本地區關注的健康問題作深入研究,藉以達到學院培育護理及健康科學人才及關懷社會的使命,以應對澳門老齡化社會及成為國際旅遊休閒中心的發展需要。學院也將為創建位於離島醫療綜合體的新校舍而積極準備。昂首闊步邁向百年在這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們要特別感謝長期支持學院發展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及各部門、中央駐澳聯絡辦公室及各部門、澳門基金會,各大學、�多醫療機構和社會服務機構的大力扶助。特別感謝鏡湖慈善會和校董會,感謝鏡湖醫院和護理部的領導以及全體員工的鼎力支持。回顧過去漫長歲月,特別需感謝教職員工對學院發展和人才教育所付出的所有勞動。期望以上所有正能量能不斷融合形成強大動力,為這擁有深厚歷史底蘊的護理學院持續注入生機與活力,穩步邁向她的一百年,與滋養她的這片土地和人們共榮共存。柯麟:是一位著名的革命家,醫學專家和教育家。擔任鏡湖醫院義務西醫及院長。於一九四四年二月至八月;一九四五年九月至一九五四年八月擔任鏡湖護士學校校長,亦長年任義務教師。校董會主席馮志強展望未來,鏡湖護理學院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市民對健康要求不斷提高,任務又是艱巨的,面臨挑戰也是不斷的。校董會希望學校繼續發揚南丁格爾精神,要為澳門的護理事業不斷發展作出努力。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