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環保專家應對質疑:部分手機軟件不太准
"成都汙染天氣,存倉又是暴表的節奏!""為啥環保部門的空氣質量數據與手機第三方軟件數據不符,是不是環保部門數據'有水'?"昨日,成都天空持續"霧里看花",不少網友發微博曬出手機上空氣質量適時數據,並表示成都監測數據與手機軟件監測數據存在較大出入。昨日,成都晚報記者專訪了環保專家,總結網友們疑問最多的三大方面,並給出具體解釋。造成空氣質量指數掐架的原因一是手機軟件錯誤地將每小時監測數據帶入實時計算公式,這類數值並不具備代表性,網友應理性對待。一問:為何有的監測點布設在環境較好的地方?據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高級工程師譚欽文介紹,理論上監測點位越多越好,但對於一個城市來講,在考慮設置點位的技術前提下,必須考慮經濟條件。成都市國控點位是經過國家認證的,能夠代表成都市區的空氣質量。一些市民反映某個點位AQI(空氣汙染指數)突然升高或降低可能有三種原因造成,首先可能是局地汙染源的變化,如監測點位附近交通擁堵,造成了局地的汙染物排放量增加;其次與城市布局有關,隨著城市高樓越來越多,在某一監測點位附近易形成山谷效應或小盆地效應,恰儲存遇上不利的氣象條件,AQI指數就會表現出突然升高或者降低;第三種情況與秋冬季節有關。二問:成都空氣質量的日變化趨勢是什麼樣的?譚欽文介紹,成都的日變化趨勢,與北京的變化趨勢比較接近。根據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統計數據,PM2.5、PM10濃度一般在中午12點到下午6點較低,晚高峰之後到夜間,會出現上升過程,次日早高峰後仍會出現一個上升過程。此外,在監測的汙染物中,二氧化氮指標可直接反映機動車汙染排放濃度,早晚高峰會呈現上升過程,臭氧指標則在這一階段呈現下降過程,這是基於兩種物質相互消耗的反應過程。三問:軟件上汙染物數值與官方發佈為何不一?譚欽文介紹,目前手機上主流的空氣質量監測軟件,部分與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監測到的數據有出入,比如手機軟件針對顆粒物的AQI,為方便實時更新多採取單小時等效日均值,但根據國家的技術規範,這樣的等效方式是不准確的。由於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發佈的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為實時發佈,實時值為監測濃度值。在國家《空氣質量監測規範》中,對於顆粒物空氣質量指數的計算,無論是API還是AQI,都只有日均值標準。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