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新加坡
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在智能手機領域一枝獨秀,迷你倉但從銷量上看,今天三星已經與其難分伯仲,加上安卓、黑莓、微軟的競爭,智能手機儼然進入了戰國時代,蘋果獨領風騷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像很多商業巨子一樣,喬布斯在大學中途退學,並未完成大學教育。喬布斯去世的時候,曾出現海量的悼念文章,緬懷之餘,也發出了對現有大學教育體制的置疑,結論是大學沒能培養出喬布斯這樣的天才,所以反映出大學教育體系的僵化。伴隨著喬布斯去世和蘋果光芒暗淡了一些,或許我們可以更加理性地來看待這個問題。質疑大學教育,或許可以當作對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的喬布斯的禮贊,但並不能因為幾個商業天才沒有完成大學教育,就否定其對社會發展的貢獻。人類的文明成果是從蒙昧時期,一步步累積走到今天的。學校教育就是把過往人類文明的成果傳授給下一代。從本質上說,學校的目的是傳授已有的知識。只有在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才能在此基礎上探討新的知識和現有知識新的應用,即所謂的創意。很難想象一個小學生能設計出讓人驚豔的科技產品,因為他們知識還沒有累積到足夠發明創造的程度。人類到今天已經累積了大量的知識, 以至於沒有一個人終其一生能夠學完。即使在一個特定的領域,因為個人努力程度和理解能力不同,能掌握其尖端知識的人也不多。從事越高端的行業,其所需的知識也越高端。如何檢驗一個人已經獲得了從事這些行業所需的知識?知識的來源有兩個——學校教育和生產實踐。所以企業在選擇員工時,很重視員工的文憑和相關經驗。這也是名牌學校和跨國大企業吸引人的原因——人們希望從中獲取高端的知識和難得的工作經驗。天才喬布斯(Jobs)的產生,或許和大學無關,但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的職業(jobs),和他們的教育卻非常相關,不然社會不會花費那麼多的資源在教育上。任何一款產品的生產,品質監控都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可以說沒有現代教育體系培養出的大量科技人才,即使喬布斯有再多的奇思妙想,也只是美麗的空中樓閣。任何一個天才的產生,都是他本身才能和時代機遇結合的產物。知識可以傳授,但個性無法傳授,時代提供的機遇也無法複制。世界上根本沒有一套系統,自存倉保證培育出來的全是天才。即使蘋果產生了喬布斯,何以之後就不再產生喬布斯式的人物了呢?我們也不要忘記,很多科學天才和商業巨子如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韋爾奇(Jack Welch)等,不只完成了大學學位,有些還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如果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喬布斯、比爾·蓋茨等科技巨子、商業天才,雖然沒有完成大學教育,但他們工作生活的環境都是教育昌明的現代化都市,從這點來看,說出現喬布斯式天才的現象與現代教育系統無關,未必盡然。很難想象,非洲戰亂的國度或者美洲亞馬遜叢林里的原始部落,會出現喬布斯似的人物。一個國家想產業升級,必須伴隨著其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教育的提升是必由之路。發達的教育體系需要與產業環境相結合。整個社會環境提供了生長出這些天才的土壤、水分,陽光和空氣,而教育環境只是整體社會環境的一部分。新加坡有著腳踏實地的務實態度,建國初期國民教育程度不高,國家以普及初等教育為重,適應當時製造業的需求。隨著產業逐漸成熟,所需人員的專業素質更高,新加坡也隨之提升自己的教育系統,培養出與之匹配的受高等教育的人才。隨著新加坡生活費上升,製造業不斷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廉的中國、越南、泰國等地,新加坡需要尋找有更多附加值的新成長點。把新加坡發展成區域研發中心,就是其中一個增長點。與之相適應的,新加坡也會培養和吸納更多國際和本土的研發人才。在整個產業提升的過程中,新的產業領軍人物將會成為耀眼的明星。建國時有陳嘉庚那樣從事橡膠業的商業巨子,到後來銀行界的黃祖耀,地產界的黃廷方,科技業的沈望傅等,都是因應時代的需要而產生的人才。很難想象在一個缺乏研發產業環境的社會,能產生喬布斯似的人物。我們不必好高騖遠,質疑新加坡為何不產生喬布斯似的人物,要先打造好自己的教育體系,產業體系,創造一個有利科研創新的環境,自會有一系列的科技明星出現。若出現了退學創業而有大成就的本地天才,我希望人們不只禮贊他們個人的成績,也別再埋怨大學教育系統僵化,沒有培養出天才,因為這和研發產業的興盛一樣,與提升教育是分不開的。作者是電子工程師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