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反對派錢便是與民為敵?
施政報告發表前夕,儲存倉我已呼籲身邊朋友切勿抱任何期望,以免失望。理由很簡單,以特區政府豐厚且穩健的財政收入和儲備,該派的錢一定會派,該加碼的各項福利也一定會加。這類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延續且稍為調升實屬意料之內,無需因而感到特別驚喜。與此同時,政府多年來「共建共用發展成果」、「推動經濟適度多元」、「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等工作口號,喊得朗朗上口,在實際操作和驗證上卻往往一團糟,若對今屆政府構建施政長效機制心存幻想,真不知要失望幾多回?在澳門,有些話不能隨便說… 每年施政報告,現金分享定必成為港澳傳媒報道的焦點,也引導著市民對政府施政的主要期望長期停留於此。然而,我們有否仔細想過,一籃子的施政方針真的能歸納成一堆數字嗎?報告一出,坊間總是掀起無數場有關派錢孰好孰壞的爭辯。成為每年的例行一辯,「戰場」可能是辦公室、茶餐廳、家裡飯桌或者網路上。討論這個問題亦必須小心翼翼(當然也包括本文),因為只要稍一用詞不當,隨時慘成眾矢之的。過往工聯議員關翠杏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其主張可以考慮把現金分享轉換成民生方面的更長遠注資。結果被人解讀為反對派錢,「由朝唱到晚」,直至立法會選舉後才算平息;可是,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年青人,有責任講些公道話:派錢不是不好,但一定不是最好。站在許多市民的角度,已經對當年何厚鏵形容為止痛餅的現金分享產生抗藥性,止痛餅吃得越多,市民的反應就越麻目,高瞻遠矚的一群開始思考擁有健康體魄的重要性,期望現金分享終有一天能成為額外的維他命,不過健迷你倉最平的體魄說到底還要建基於持續不懈的長期訓練計劃,也就是施政報告一如既往缺乏的具體發展藍圖。我要一碗飯,你卻給我一堆糖 現金分享的概念,理應是合理分享經濟成果,就如同公司每年「分紅」一樣,與政府的財政盈餘掛鉤成恆常的制度化分享。但如今卻與用以維持生計的「月薪」相提並論。當然,短期措施必然能在短時間內產生成效,對於足襟見肘的低下階層,每年一萬幾千的確有如荒漠甘泉。因此不單止要繼續派,還要派更多,以解弱勢燃眉之急。但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基層市民終究想要的是靠雙手賺取的一碗「飽飯」、是政府確切地著手解開在職貧窮、隔代貧窮的死結,而非政府喜歡給就給、不喜歡給就不給的一堆「糖果」。至於對「唔係等�幾千蚊開飯」,甚至以此注入換手機或旅行基金的市民而言,派錢則猶如一杯醇酒,享受一夜喜悅後醒來,太陽照樣從東方升起,眼前依舊是官僚、商人同體所造成百物騰貴、樓價升幅拋離收入幾條街、旅遊旺區人馬踏踏、「行路快過搭巴士」、「小病變大病,大病變冇命」的殘酷現實。在我看來,「反對派錢」四字不能被過度解讀為不理窮苦死活,而是我們在這個問題叢生的現實裡,尋求治標又治本的出路的一套願景而已。此時,一般會有人跳出反駁,「你咁唔希罕,捐哂出去�笨」,若將之全數捐出後果能理順社會亂象,我絕對會義不容辭!但要解決貧富懸殊等社會深層次矛盾,還得要透過健全政治、法律制度以及落實長遠政策規劃來逐一達成,偏偏這都是報告所欠奉之處。下回再說…〈淺談二零一四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之一□ 蘇雨果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