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引入市場定價機制 須上繳30%利潤 徹底打破國企壟斷地位

內地國企營運效率普遍不及民營,儲存為了提高國企的營運效率,引入民間資本是其中一個可行方案。同時亦引入市場機制,讓目前國企擁有壟斷地位的行業包括石油、電信等領域,容許市場定價機制扮演更重要角色。而現時在個別行業上佔有壟斷地位,導致國企利潤明顯過於豐厚,因此建議日後內地國企須上繳30%的利潤,以用於保障及改善民生,變相還富於民。本報財經部報道要打破國企的壟斷地位,第一步當然是引入由市場定價機制。在昨日公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一文,其中一部分即開宗明義指出,要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即由市場作釐定產品及服務價,其中涉及的領域包括石油、電訊、電力、天然氣、交通等領域價格,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更明言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公報又指出,國有資本繼續控股經營的自然壟斷行業,實行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進一步破除各種形式的行政壟斷。民資可設中小型金融機構值得注意的是,國企正正在石油及電信擁有壟斷地位,有關公報的內容,即要為以往國企擁有壟斷地位的範疇引入競爭,以打破除國企壟斷地位。事實上在石油、電訊及電力等行業,國企是完全擁有難以被挑戰的地位,表表者包括中國石油(857)、中國移動(941)等。而有關行業,民間資本基本上是難以打入,對有關行業引入競爭或市場化,縱使在短期內無法扭轉國企擁有極大優勢的局面,最少是一種嘗試。除了上述提及的各範疇外,另一個由國有資本享有極有優勢的行業則為金融業。在公報亦有提及要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其中一項便是容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目前內地國企能夠錄得最豐厚盈利的行業,並非是電訊及石油等行業,而是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就以工商銀行(1398)為例,作為全球盈利能力最強的銀行,單是在今年首三季迷你倉已錄得逾2000億元人民幣的利潤。除了擁有豐厚利潤外,國有銀行在作出貸款上,亦有向國企傾斜之嫌,導致中、小型企業較難取得貸款,若日後內地可以容許設立民營銀行,中、小企業日後或可以更容易尋求資金發展。要有效推動內地金融業改革,亦須要加快利率市場化,及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這兩個範疇在公報內亦有提及。過去內地一直面對資金的來源過度集中在銀行,通過推進新股發行改革,以及發展債市等,增加企業的融資渠道,屆時企業在籌集資金便毋須過於依賴銀行。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引入市場競爭是第一步,第二步則為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資本項目。公報指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布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於國有資本放大功能、提高競爭力。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鼓勵有條件的私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同時指出容許非國有資本參股,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換言引入民間資本推動國企改革是發展方向。推動國有企業完善成現代企業制度亦是日後工作一環,指出國有企業整體上已經與市身經濟融合,但是要適應市場化,提高效率等,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公報亦有提及,國有企業要合理增加市場化選聘比例,要合理規範國有企業管理層的薪酬水平外,亦要對職務待遇、業務消費及職務消費作規管。公報亦提出,要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將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過去國企基本上盈利能力是最強,亦積累了不少資金及資源。為了還富於民,公報指出要完善國有資本的經營預算制度,以及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的公共財政比例,至2020年時,有關比例將增至30%,而有關資金更多用於保障及改善民生,即變相進行資源再分配,最終達到產生還富於民的效果。儲存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