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台灣

Q1、我想到中國找機會,迷你倉服貿通過,哪些行業最熱門、最缺人? 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是兩岸服貿貿易協議受益產業,理財顧問、保險經紀人、臨櫃銀行員都有機會。 近年中國房地產走熱,室內設計師、景觀設計師等台灣具有相對優勢的人才也很搶手。 咖啡師是中國新興職業,資本門檻較低,台灣咖啡文化相對成熟,有機會到中國一展拳腳。例如,目前在大陸有近五十家分店的雕刻時光咖啡館,走台灣文藝「小清新」路線,就是由台灣的留學生莊崧冽所創立。此外,這次大陸也對我開放攝影服務業可獨資,對於早已飽和的台灣婚紗攝影市場而言,大陸商機迷人,像在上海婚紗商圈淮海中路,早有台商如珍妮花、巴黎婚紗進駐。 Q2、服務業對大陸開放投資後,大陸人會不會來台灣搶我的工作? 有可能,但不會太嚴重。依據現行規定,陸資及外資若要派人來台從事經營、管理或執行董監事業務,投資門檻為二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萬元)以上,才可申請一位負責人、一位經理人來台,投資金額每增加五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得申請增加一人,最多不能超過七人;若是申請主管或技術人員(白領)來台,必須實行投資三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百萬元)以上,得申請一人,每增加五十萬美元以上,得申請增加一人,最多同樣不得超過七人。 除非大型企業鉅額投資,否則真正能帶過來的人很有限,之前美髮業擔心陸企大舉進軍奪去工作機會,就有點多慮了。 Q3、服貿協議有沒有開放「互相承認證照」? 沒有。兩岸服貿協議是仿照WTO(世界貿易組織)規定,設計非強制性的相互認許機制。除非大陸人入籍台灣、取得身分證,否則無法在台灣從事醫師、律師、會計師、建築師等工作。 目前,除了律師業未完全到位,大陸對我方幾乎均已落實WTO承諾,但我們對大陸許多服務業連WTO承諾都尚未落實,因此可說,目前大陸對我方認證相對寬鬆。 例如,建築師,大陸在兩岸服貿協議中允許台灣在中國的合資建設工程設計公司聘用台灣註冊的建築師、工程師,不須另外考取證照,只須考核學歷、從業年資及業績、在台灣註冊資格等。 再如會計師,如果不具大陸會計從業資格,在兩岸服貿協議中,也開放台灣會計師在大陸臨時開展審計業務時,可申請臨時執行審計業務許可證,有效期兩年。 Q4、如果我是金融從業人員、美容美髮師、攝影師、廣告設計師……,想要到中國工作,到底要不要考中國證照? 需要。如果是辦理臨櫃業務,要考金融事務師證照;若想擔任理財顧問,要考理財規畫師證照;若想從事證券業,要考證券資格證。 考試報名需要準備台胞證、中華民國身分證、護照、大學畢業證書等。 此外,美容業(美容、美髮師等)、設計業(攝影師、廣告設計師等)、餐飲業等各項專業及技術領域,都有相應的mini storage照可以考。 兩岸服貿協議開放,台灣的服務業人才更有機會到對岸一展身手。 Q5、服貿協議開放後,會像香港一樣,有大陸人搬來住我家隔壁嗎? 這可以從買房及租屋兩方面來看。 其實不用等兩岸服貿協議開放,目前大陸居民已經能在台灣購買不動產,但有限制不能是黨政軍身分。有意在台灣買房的大陸居民,須先經內政部會同陸委會、國安局、國防部等機關審核同意,而且自登記完畢起三年內不得出售,避免陸資炒房。至於租房子,大陸人士不受限制。 由於限制很多,至今年九月底,大陸地區人民及陸資法人取得的不動產共計一百二十二件,以高雄市、台中市、桃園縣、新北市為主,台北市只有十一件。 不過,玄奘大學企管系副教授花敬群提醒,這項統計不包括人頭戶或透過其他資金管道取得者。 Q6、開放陸資投資電信業,我的電話會不會被竊聽?資安會不會有問題? 兩岸服貿協議開放第二類電信事業中三項屬於內部通訊網路的「存轉網路服務」、「存取網路服務」及「數據交換通信服務」,這些都是封閉性網路,並非一般民眾使用的語音服務,因此民眾的電話不會透過這些管道被竊聽。 不過,陸資客戶仍可能透過這三項業務提供民眾上網服務,是否藉此洩漏民眾個資,則是陸資企業內部問題。由此看來,開放陸資投資這些電信服務,仍有一定資安風險。 Q7、大陸貨品未來會大量進口,我會吃到大陸水果、食品嗎?誰會替我把關? 其實,現在大陸農產品如奇異果、栗子、南瓜子都已存在市面上,透過淘寶網,我們要買到大陸零食「黃飛紅麻辣花生」也很容易。 未來大陸進口農產品的病蟲害管制,仍由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負責,進口農產品的農藥殘留、進口的食品、乳製品、水產品(如大閘蟹)由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抽驗,而進入市場的蔬果農藥殘留及食品安全,同樣由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負責。 根據農委會,目前管制不得進口的大陸農產品共九百零二項,包括蘋果、柑橘、花生等,這些雖然可以進入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加工,原則上全數都要外銷後再進口。 Q8、大陸電影進口量增加、還能來台後製,會不會方便大陸片變成「台灣國片」? 雖然兩岸服貿協議放寬大陸電影片的進口配額從目前一年十部增為十五部,但目前大陸片在台票房並不理想,威像電影公司總監製葉如芬估計,對台灣影響應該不大。 葉如芬指出,其實目前大陸電影一直有在台進行後製及沖印,兩岸服貿協議中將此列入,只是反映現況。像大陸導演李玉的《觀音山》,就有台灣音效師杜篤之協助打造。 另有聲音質疑,這會成為「中國片變身台灣片」的捷徑,無形增加中國片配額,甚至有可能讓中國片A走台灣政府的輔導金?對此葉如芬表示,目前找不到任何實例,無法評論,不過電影界人士的眼睛是雪亮的,台灣政府的補助金也沒那麼好騙。 儲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