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停車又栽樹盲道成“忙”道 盲人的
11月1日,迷你倉《江西省殘疾人保障條例》正式實施。9日,記者深入南昌社區街頭,發現引導盲人放心前行的"綠色通道"亂象叢生———盲人的第二雙"眼睛"期待真正明亮作為盲人的"第二雙眼睛",盲道是引導盲人放心前行的綠色通道,但如今,社區街道大多數的盲道要麼是設計不合理,道路曲折複雜;要麼是被無故佔用,不能通行;有的甚至破壞嚴重,根本無法行走。讓普通人看得揪心,讓盲人行走如"障礙賽",步步驚心。11月1日,距離國務院頒佈《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已經一年多,《江西省殘疾人保障條例》正式實施。9日,記者深入社區街道實地探訪,不禁感嘆"盲道實在很忙"。記者在採訪的過程中發現,社區內盲道被破壞或佔用的情況已經成了家常便飯,許多盲人也只能無奈"望道興歎"。●二三十米盲道走得步步驚心9日傍晚6時,南昌賢士二路某小區的李先生拿著盲杖要出門了,他在這個小區生活了幾十年,小區的每條路他都再熟悉不過,"但每次走都有突發情況,每次都像是第一次走。"家門口這段路很容易就通過,走上大街上,麻煩就來了。本來就很窄的人行道,上面鋪設的盲道更是被沿街商店、攤販、汽車恣意佔用,普通人通行都很費勁,李先生更是一籌莫展。碰上輛汽車,撞上行人,被"不明物體"擋路,好不容易在摸索中走了十幾米,腳下的盲道突然"消失了",這讓李先生前進不得,左右為難 。盲道被佔用和破壞,讓和李先生一樣的盲人很是尷尬,"需要依靠盲道,但又不敢走盲道。"一條窄窄的盲道,讓李先生"又愛又恨"。●佔用破壞盲道成社區普遍現象李先生生活的賢士二路周邊,只是南昌各個社區盲道被佔用、破壞的一個縮影。記者走訪了南昌多個社區,大部分盲道都難以幸免,成了"忙道"。記者在豫章路看到,道路兩旁的盲道上整齊地停著一排私家車,盲道公然成了停車場。有的樹樁也成了"攔路虎",占了一半的盲道,有的直接將盲道"攔腰截斷"。在紅穀灘新區綠湖豪城小區附近,記者看到,20余米長的人行道上種著十余棵大樹,直接將盲道截成一段一段,要是盲人在這條路上行走,真是寸mini storage難行。不僅如此,記者還注意到,許多窨井就分佈在盲道上,一旦井蓋缺失,原本為盲人導路的盲道無疑會變成陷阱。在一些年代較久的社區,盲道因年久失修,看起來若隱若現,根本無法發揮其正常作用。"為盲人服務的盲道,在設計和建造是就應該考慮到盲人的方便。現在許多盲道,或被人私自佔用,或被破壞,實在是不應該。"李先生向記者表示。●告別不良現象一起為盲人讓道記者發現,由於部分市民意識不強、建設部門規劃設計不合理、處罰措施缺失等原因,目前一些城市擅自佔用盲道的現象大量存在,包括汽車和自行車亂停亂放"堵道"、小商販亂擺攤"占道"、臨時違法建築"霸道"等,這些不良現象基本處於無人管理狀態。11月1日,我省出台殘疾人保障條例,條例中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改變盲道等殘疾人無障礙設施用途,由市政等相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對個人處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以3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條例實施了數天,相關進展如何?記者咨詢了南昌市殘疾人聯合會相關工作人員,對方表示,盲道監管一直是殘聯十分關心的問題,殘聯正廣泛調研,與市政、城管部門加強溝通協調,力保盲道起到真正的作用。南昌市城管委工作人員表示,《條例》頒佈後,城管加強盲道的巡查監管,但往往都是當時巡查的時候,市民會暫時挪開佔用物品,但一走這些亂現象又"重現江湖"。城管委工作人員呼籲,希望市民一起為盲人讓道。●記者手記盲道變得很"忙",無非兩個原因,一是"先天"城市規劃不合理,二是"後天"的不合理佔用。盲道設置是現代城市文明的標誌之一,也是現代社會人性化的體現。《江西省殘疾人保障條例》的施行,表明有關部門重視弱勢群體的態度和改善現狀的決心,但由於監管難度和市民的"讓道"意識薄弱,盲道很忙的現狀一直沒得到改觀。作為建設和諧社會的主體,我們應該切實去體會盲人朋友需要什麼,瞭解到我們還能為他們做些什麼,要讓盲人出行順暢,關愛盲人,清除障礙,讓他們的"第二雙眼睛"真正明亮。文/圖記者朱力綱實習生金官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