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上海
"辱華"無道"吶喊"有理袁博此次ABC辱華言論事件引起軒然大波有其深層次原因,而隨後爆發的美國立國以來最大規模的華裔抗議活動也顛覆了過去美國某些人一貫的"華人惹了也沒事"的觀念。在美國,迷你倉因為種族問題的複雜性,有關種族的話題向來都是小心翼翼。說到黑人的時候,多數美國人都會選擇用"非裔美國人"這個詞,而不是直接說"黑人"。而說到亞洲人的時候,多數美國人往往會少了一些忌諱,覺得他們的神經沒有那麼敏感。在當代整個美國社會的文化里,"Chinese"這個英文單詞似乎總是帶有一種負面的意味或偏見。再好的朋友,在某些生活細節上,有時也會脫口而出"YouChinese!"(你們中國人!)記者也好幾次被美國朋友這樣稱呼過。在這種背景下,ABC電視台的一個主持人拿中國人開玩笑好像也就顯得不足為奇了。然而,受東方文化影響的華人卻也多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很少有人站出來為自己的權益發聲。在美華人普遍不愛參與政治,雖然近些年來華裔參與美國政治生活的人越來越多,但與其他少數族裔相比還明顯不成比例。因此,這次美國華人移民對ABC辱華言論事件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肯定,隨著更多華人參與美國政治生活和華人社區對每一次侮辱性言論事件採取越來越有力的抗議儲存倉譴責,將來美國發生類似事件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美國人應該能意識到,惹中國人不行了。值得注意的是,抗議隊伍中不單是華裔的身影。據報道,在遊行隊伍中,不少白人父母也攜帶著孩子參與進來。現場的受訪者們表示,他們希望美國能為華裔和其他族裔提供一個真正的公平公正的環境,反對暴力言論和行為,為所有的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在愛中成長,而不必遭受種族偏見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有人認為,中國人應該效仿猶太人起身捍衛自己的權利、尊嚴和社會地位。如CNN的一位美國主持人,因為在節目中聲稱猶太人是"極端分子"而遭到猶太人群體的投訴和抗議,最終被解僱。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美國主流媒體依然採取了慣用的"選擇性報道"方式。美國主流媒體對此次辱華事件鮮有發聲。美國各大媒體都自詡客觀、公正、無政治偏見,但是,媒體及其編輯部選擇什麼報道、如何報道,以及如何評論和分析都會有自己的"偏好"或"偏見"。從CNN同情襲擊天安門金水橋的恐怖分子,到《華爾街日報》要求總統奧巴馬承認日本對釣魚島主權的論調,這些偏見言論是西方媒體的"通病",充滿了對中國的霸道。而像此次辱華事件的報道卻又選擇集體失聲。美國這類媒體的"逢中必反"呈現"低端黑"的趨勢,目前已經發展到一個意識形態偏見的瓶頸或死胡同。迷你倉最平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