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從“斷網”潮看如何理性面對網絡
時下,mini storage上微博、微信、QQ等網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其重要性可能僅次于吃飯和睡覺。由此也說明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已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改變了人們多年來的生活習慣。十多年前,我們的業餘生活可以是走親訪友、海闊天空,可以是廢寢忘食讀本好書,可以是到球場舒展筋骨、揮汗如雨……而如今電腦、平板、智能手機已成普及之勢,放眼望去,街頭、車站、公園、鬥室皆是埋頭上網的身影,互聯網在給人們帶來諸多便捷的同時,也越來越成為"綑綁"人們的工具,許多人儼然已成為網絡的"奴隸"。就在我們還享受于被網絡"綑綁"的生活狀態時,國外有些人已經意識到這種沉迷網絡的危害性,並用實際行動來扭轉這一局面。12月24日《蘭州晨報》轉載一則消息稱,拒做網絡"奴隸",法國湧現"斷網"潮,用"斷網"這種方式來使自己重新找回生活的樂趣,並表示這是一個需要擺脫數碼成癮時代的開始。如今,嘗試 "斷網"的法國人將無所不能的智能手機換成只能發短信、打電話的老式非智能手機,關掉無休止的消息提示,假期及閑暇時間,儘量走進大自然self storage感受真實的生活。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及時的警示,讓終日樂此不疲"鑽進"網絡中的人,能意識到如今網絡在提供資訊豐富我們生活的同時,也在侵蝕我們的生活空間。高科技造就了網絡,而網絡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里程碑意義上的便捷,它掙脫了時間、地點的局限,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拓寬了大家的視野。但當人們對它從"使用"升級為"依賴"甚至沉迷其中時,它就會削弱人類本身具備的能力,比如與人相處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凡事都求助于網絡,使得思維能力逐漸變得遲鈍;開始缺乏對生活的廣泛興趣;自身健康因上網無度而受到威脅,從而影響到我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們應從"斷網"潮中有所警醒,理性面對網絡,認識到它只是一項人類的使用工具,而非我們生活的全部內容。在有必要使用網絡的時候,讓它將作用發揮到極致;在閑暇之餘,從電腦桌前離開,放下手中的智能手機,多進行一些融入大自然的活動,多與人面對面交流,重新找回被網絡佔用的閱讀思考時間。莫要讓自己的人際往來、情感交流因網絡的存在而封閉退化。夏苗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